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的评审结果,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的三位博士研究生张崇乐、郑芮和王世杰凭借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力,在围绕材料科学多个前沿领域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项目,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评审,最终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这一项目的资助。
张崇乐博士
张崇乐博士,指导老师为张金钰教授和孙军院士,研究方向为钛合金马氏体相变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强韧化,主要聚焦于合金元素、微观结构与马氏体相变/切变的作用机制和机理。目前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主要发表了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1篇Materials Toda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Acta Materialia和1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本次获批项目题为《间隙氮强化α'马氏体钛合金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强韧化机理研究》,是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拓展和延伸。项目通过研究间隙N原子合金化对α'马氏体本征特性的调控机理及强韧化机制,有利于发掘结构用钛合金的潜在力学性能,有望为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产业提供关键结构材料。
郑芮博士
郑芮博士,指导老师为单智伟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镁的纯化机理研究及应用,主要聚焦在工业硅热法条件下气相杂质的形成、演化和去除机理。目前已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Magnesium Technology、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等期刊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其中1篇获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重点推荐;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中2项已在产业中验证和应用。上述研究成果支撑建成全国首条高品质镁示范线,为技术落地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该同学也因此获得2023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4/8)、2022国际镁学会创新工艺奖(3/5)等。该同学还多次在中国材料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科技论坛、北京大学“博雅材思”全国博士生论坛等学术交流中,获最佳海报奖、优秀闪报奖和被评为“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学术之星。此次申报的课题为博士论文以外的新研究方向,但与其相辅相成,博士论文聚焦于金属镁的纯净化,而该课题主要聚焦于下一环节——高纯镁的致密化。高纯镁在可降解生物医用植入器械领域颇具应用潜力,但其铸锭存在致密性低,孔隙缺陷大小不一,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且后续挤压变形等工序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对性能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器械性能和寿命不稳定的隐患。针对传统铸造方法中大体积熔体气泡逃逸慢易形成气孔;四周散热、多向收缩易产生缩松缩孔,且易导致凝固组织和成分分布不均匀的技术瓶颈,申请人提出“构建单向散热,控制薄层熔体逐层凝固”的高纯净镁致密熔铸思路。围绕该思路的薄层熔体控制过程,将通过系统探究冲击和流动状态下气泡的产生和逃逸规律,液固界面形态的演化行为和补缩关键影响因素,薄层熔体凝固组织的变化规律等,为制备生物医用高纯镁致密铸锭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最终为该应用场景提供优质原材料。
王世杰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进行学习和实验
王世杰博士,指导教师为马伟教授,研究方向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及其神经网络,主要聚焦于通过器件结构和聚合物沟道形貌设计,调控OECT在工况下的离子与电子动力学,实现高性能感知-存储-计算一体化器件及阵列应用。目前已参与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Electronic(IF=34.3)上发表研究型论文一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获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二等奖。本硕博期间两次获国家奖学金。本次申报项目针对OECT相比于场效应晶体管存在的响应速度偏慢、电导存储时间偏短的问题,拟利用创新性的多尺度、跨时空表征方法,实现有沟道内离子/电子传输与存储过程以及相关形貌演化过程的原位观察,在此基础上,建立“沟道形貌演化-离子与电子动力学-器件性能”之间的原位构效关系。在此指导下,实现对传输与存储动力学进行协同优化,进而实现OECT响应速度与电导存储时间的同步提升。本项目有望助力高性能感存算一体芯片的开发,在实时疾病诊断、快速目标识别等领域发挥作用。
三位博士研究生的成功获批,得益于他们扎实的学术基础、深厚的科研素养以及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学院通过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等举措,为博士研究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发展空间。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博士研究生们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于2023年首次试点设立,这一项目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和科研实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通过资助他们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来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评审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推荐+评审”模式,通过博士生个人申请、学校遴选推荐、基金委组织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等多个环节,确保公平公正,选拔出真正有实力的博士研究生。